新闻动态
中国的“共赢主义”
2015-03-31 08:52:40  关注:945次  来源:  作者:



今日之中国已经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心,向全世界展现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中国。

    从国际视角评价中国

    2014年中国在世界上有哪些新亮点?她在世界的位置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令世界瞩目?

    2014年,中国已经获得多项“世界第一”,这是全体中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也反映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外溢性和外部性越来越明显。

    从国际视角看,中国在世界社会经济指标体系有多个第一或名列前茅。第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第二,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居世界首位(1196亿美元,占GDP比重1.16%)。第三,中国粮食产量仍居世界第一位(6.07亿吨)。第四,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1.58万公里),占世界60%以上;2007年至2014年,高铁列车累计发送旅客31.6亿人次,占铁路旅客发送量的比重由4.8%增长到38.5%左右,也是游客发送量最多的国家。第五,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世界第一(11.19万公里),明显超过美国(9.2万公里)。第六,中国宽带用户数居世界第一,其中固定宽带用户2亿户,移动宽带用户5.83亿户,共计7.83亿户;中国电话总用户居世界第一,达到15.36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2.49亿户,移动电话用户12.86亿户。第七,中国全民医保覆盖人数居世界第一,达到13.25亿人。第八,中国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人次居世界第一,分别达到36亿人次和1亿人次以上。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直到进入21世纪之后,才相继进入主要经济总量指标居世界第一的时代。无论是美国、欧盟等超大经济体,还是上百个小经济体,都不约而同地在适应“中国第一”的时代,也在利用“中国第一”的机会。

    对此,我们来看看国际组织是如何来评价中国经济发展的。最近,经济合作组织(OECD)发表了《走向增长》报告,该报告指出:中国在多个关键领域的改革进展“清晰可见”,比如多个领域已经面向私人资本开放,外资审批程序更加简单,高等教育正在从“重数量”转向“重质量”,利率改革使得储蓄者可获得更好的回报,等等。经合组织还认为,中国越来越多城市为流动打工者提供的社会服务日益健全,这不仅有利于释放他们的消费潜力,也有利于经济增长变得更加平衡和公平。

    尽管2014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清醒地看到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与挑战。对此,李克强总理的报告作了说明:投资增长乏力,新的消费热点不多,国际市场没有大的起色,稳增长难度加大,一些领域仍存在风险隐患。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农业基础薄弱。群众对医疗、养老、住房、交通、教育、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有些地方环境污染严重,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他还特别谈到,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

    中国对世界持续产生正外部性与贡献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对世界产生正外部性与贡献。

    一是经济外部性与贡献。一个国家对世界的经济贡献,既与该国家经济规模成正比,也与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率成正比。中国同时具有规模效应和速度效应,两个效应相互叠加,世界经济增长产生几何级的重要影响,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大发动机。2000年时,美国GDP登上10万亿美元台阶,当时中国只有1万亿美元;2014年,中国GDP登上10万亿美元台阶,美国为16.8万亿美元,即使中国保持7%以上的增长率,再考虑到汇率变动等因素,在未来6年左右时间里,中国和美国将会同时登上20万亿美元台阶。

    二是贸易外部性与贡献。这也与一个国家的贸易规模和增长速度相关。2000—2012年期间,中国货物服务进出口贸易额对世界总的增长贡献率达到12.8%,高于美国的贡献率(8.1%),也成为世界贸易增长的第一大发动机。此外,中国已是世界140个国家或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还是几十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二大、第三大贸易伙伴。即使是服务贸易也很明显,2014年中国公民海外旅游超过1亿人次,消费总额超过1万亿人民币。这正是中国发展的巨大溢出效应。

    三是科技创新外部性与贡献。这与一个国家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规模及增长率相关。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数据,2000—2012年期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世界总数比重从3.77%提高至27.80%,对全球总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1.95%,高于美国的贡献率(25.46%),也成为世界贸易增长的第一大发动机。此外,中国还是最大的高新技术产品销售市场和增长速度最快的高新技术应用市场。

    四是减贫贡献。进入21世纪,全球第一次共识就是提出全球减贫计划(指千年发展目标,“MDG”),即到2015年将全球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一半。而中国就是世界最大的绝对贫困人口国家。按国际贫困线标准(人均消费支出每日低于1.25美元),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提供的信息,1990年,中国约有6.83亿人,贫困发生率60%左右;到2010年,已降至约1.57亿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1.8%,其占全球绝对贫困人口减少量的80%以上。这既为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作出了最大贡献,也为国际社会提出全球减贫计划作 出了最大贡献。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是在上述基础上再上一个大台阶。即使在中高速增长的条件下,再持续增长10—20年的时间还会从规模效应与速度效应形成更大的外溢性和正外部性。首先,规模效应越来越大,特别是经济总量规模、贸易总量规模、科技人才规模(超过6000万人)和发明专利规模越来越大。其次,速度效应也非同小可,保持在7%左右的增长速度仍然属于世界高增长类型。中国一年的增量已大体与排在世界第15位的印度尼西亚全年的GDP相当。那么从规模效应和速度效应共同产生的总效果来看,中国不仅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贸易增长、发明专利增长第一大发动机,而且对世界的贡献率会越来越大,还会给世界各国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更大的发展空间。

    打造“投资中国”与“投资世界”共赢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全面对外开放,是推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外部动力,而全面深化改革则是内在动力,进而构成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驱动力。全面对外开放本身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分,又是它的对外发展空间拓展。越是对外开放,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就越大,巨大的竞争压力也会在改革的作用下转化为巨大的动力,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吸引外资“投资中国”到鼓励中资“投资世界”的过程中形成新的增长点,中国装备走出去已经获得重大成果,其中铁路、电力、通讯、能源等重大项目越来越多、国际声誉越来越好,形成了双向投资、并驾齐驱、互利共赢的新格局。多边、双边等经贸合作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一带一路”战略,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造福沿线国家人民,创造了“无限大”的发展空间,创新了中国独特的“共赢主义”(即和平发展互利共赢)。



CopyRight © 2013,www.jnanye.com,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24小时手机:15054190382 微信:13906409183 QQ:1273152518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板桥东苑8号楼4单元1004室 版权所有 济南市安业阀门鲁ICP备13022832号